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與政策建議

       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,根據IPCC(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)統計,地球均溫上升1.5度,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率增加。因應全球氣候變遷,首次與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合作,耗費十個月,由張世杰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啟動了「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與政策建議」計畫。透過對校園植被的綜合分析,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議,以達成政府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。

        慈濟大學與慈濟科技大學即將合併,此計畫展開全面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,覆蓋三個校區。為了準確評估碳動態,研究團隊運用三維風速計和紅外線氣體分析儀,追蹤二氧化碳在植物和空氣中的流動。加上生態系模式法,模擬植物的光合作用、呼吸以及產量等生長模式。不僅考量植物在碳循環中的角色,還深入挖掘對氣候變遷的適應性。

        根據研究團隊推估2023年三個校區總計,校園植被的碳匯量為330.5 tCO2,就像人會隨著年齡增長,身體機能下降,植物也是一樣,在數量持平的情況下,預測2050年的碳匯量,相較於今年將會下降9.7%。不過,學校會持續種植新的樹苗,期盼碳匯量能逐年上升。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張世杰表示,現階段沒有全部樹種的碳匯量數據參考,只能透過模型推估與過去學者的研究預測,待日後有更全面的科學研究,才能得知哪些種類的碳吸附能力最佳。

        透過高教深耕計畫經費支持,研究團隊發現,校園草地居多,碳存量不佳,建議引入不同高度的植被植物,以提升碳匯量,同時豐富校園景觀。也能種植不同種類的樹木,像是台灣原生植物茄苳、白樹仔、鐵冬青等,降低植物群的整體死亡風險。總務長林珍如表示,感謝同仁在校園綠美化的傑出表現,但要實現淨零碳排的目標,不能只依賴植物,還需要多管齊下,才能建立更環保且永續的校園。

同仁與研究團隊討論空拍地圖中,如何分辨不同校區位置。
國立東華大學生態及永續科學跨領域研究中心主任張世杰,帶領研究團隊到本校分享「校園植物生態碳收支盤查與政策建議」成果。
同仁踴躍提問。
致贈結緣品。